阿们:「阿们」原来是希伯来文,而变成希腊文、拉丁文及一切欧洲语,甚至变成了各地天主教、各基督宗教派、犹太教及回教教徒们在祈祷语文上用的术语,它的原意是「是,上主」或「但愿如此」的意思。在新约之后,「阿们」被赋予更积极的意思,是「实在、确实」来表达祈祷者的肯定,肯定「天主会满全祂的许诺,俯听我们的祈祷」。这就是各地天主教会在祈祷中用「阿们」的意义及目的。

 

阿肋路亚:是基督徒用来赞美主的词汇,希伯来语的音译,用于敬拜中的欢呼,哈利路是“你们要赞美”。而“亚”是上帝的名字。「阿肋路亚」是旧约和新约礼仪上的一种欢呼。它的意义是「请你们赞美上主啊!」宣读福音前的福音游行,是耶稣基督以圣言的形式临在于我们团体当中,因此我们高唱「阿肋路亚」,高唱「请你们赞美上主啊!」来欢迎耶稣基督的到来。

 

巴勒()斯坦:原指旧约时代培肋舍特人居住地,靠地中海的一个窄长的肥沃地带,北起黎巴嫩南至西乃旷野,东至叙利亚西临地中海,为亚欧非三洲交会区也就是以色列人所称的福地,圣经上也称为「客纳罕地区」、「阿摩黎人地区」,今称「圣地」。

 

犹太教:犹太教是以色列民族信奉的宗教。约在公元前1200年,亚巴郎领受天主的吩咐,往巴勒斯坦地定居(约今之以色列国)。以色列人后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起国家,在耶路撒冷城建立首都及圣殿。在公元前586年,他们被巴比伦帝国所灭。后来,又被罗马帝国统治,其后,他们被迫离开巴勒斯坦地区,开始其长达2000年的流亡生活。为了保存民族的信仰及文化遗产,流亡的犹太经师(称为辣比)在各地开始编录犹太教的经典,这些经典确立以色列人的信仰、思想、生活的规范等。犹太教的基本信仰-犹太教是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源头。三者的共同特色就是信仰独一真天主。犹太教相信天主看顾全人类,但却特别拣选以色列民族,借着他们将天主的福气带给全世界。犹太教的信仰基础是圣经,特别是梅瑟五书,是天主给人遵守的永恒法则。这些法则又被犹太教历代的经师澄清及注解,这一切看法收集成犹太教的经典,反映着犹太教信徒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状况,这些看法成为后来者的指引。

犹太教特别的生活方式-

守安息日:安息日是礼拜五日落到翌日的日落(犹太人的一天是从黄昏时算起,而不是从日出时算起的),他们在此期间不做任何工作,专心信仰的事情。

犹太教食物:犹太教徒不吃猪肉及无鳞的鱼,不吃血,不吃奶类和肉类混合的食物(如:芝士汉堡饱)。

割礼:男孩子出生后八日,要切割包皮,作为与天主立约的标记。

宗教节期:新年──这是以色列人按信仰标准自我省察的日子。

     赎罪日──这是犹太教最天主圣、最严肃的节期,不可作任何工作,以色列人在此期间禁食、向天主承认自己的罪、祈求天主的赦免。

     逾越节──记念先祖在天主的帮助下出埃及的事迹。

     五旬节──本来是初熟大麦的收获节日,后来用来记念天主在西乃山赐律法给梅瑟。

     帐棚节──在此期间以色列人象征性地住在帐篷里,记念出埃及时在旷野漂泊的日子。

     圣殿光复节──记念公元前165年重新祝圣被希腊人亵渎了的圣殿。

     普陵节──记念以色列民族从波斯王亚哈随鲁试图灭绝以色列人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24日由来自波斯的基督宗教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文由传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宗教之“果”。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基督宗教。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默西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

 

思高圣经由思高圣经学会雷永明神父历时十年,于一九六八年年底耕耘出的圣经译本《思高圣经》,也称《圣经》(天主教圣经)。与基督教圣经的主要区别在于《思高圣经》包括了基督教所没有的七部(巴路克、多俾亚、友弟德、玛加伯上、玛加伯下、智慧篇、德训篇)。